本研究旨在探讨2014年至2024年间北京市应急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从空间可达性的角度评估其布局合理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应急医疗服务的空间布局在保障公共安全和居民健康方面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对北京市应急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这些设施与学校、餐饮行业、居民区和工厂企业四类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可达性。在时空分析方面,我们应用了时空立方体分析方法,对近十年内应急医疗设施对四类目标对象的空间可达性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这一分析,我们揭示了北京市应急医疗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新型时空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其时空变化趋势。为了深入了解影响应急医疗设施分布的因素,我们运用了地理探测器软件直播观看,提取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子,并通过SAVEE(Spatial Appraisal and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s)方法对这些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我们生成了北京市应急医疗设施需求分布图,为未来的设施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六环内的应急医疗设施布局较为合理,尤其是在五环以内的核心城区,应急医疗设施的可达性非常良好。中心城区得益于医疗设施的密集布局,居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应急医疗服务,保障了公共安全和居民健康。然而,在北京市的其他区级行政区域,尤其是远离市中心的边缘地带,虽然应急医疗设施的可达性有所改善,但与中心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些地区的应急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居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医疗救助响应时间相对较长,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自2014年起至2018年,北京市的应急医疗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心地段,发展速度较快。这一时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中心城区的应急医疗需求急剧上升,推动了设施建设的集中发展。然而,随着2018年后相关政策的落实,北京市政府开始逐渐关注市区边缘地区的应急医疗设施建设,试图通过合理布局来缩短这些区域的应急响应时间。然而,尽管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区边缘地区的医疗服务不足问题,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中心城区的应急医疗设施建设逐渐趋于饱和,新增设施的空间布局效率逐渐下降,而边缘地区的设施供给仍然未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总体而言,北京市的应急医疗设施布局在市区非中心地段仍存在明显不足。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这些地区对应急医疗服务的需求将继续上升。